『阿瑋,你這禮拜如果有空,回來看一下阿公。
他剛從加護病房出來。一直昏迷不醒,看看你能不能回來把他叫起來。』
老爸在電話那頭說。

這幾年,這樣的電話接多了,不再怕了,也開始學會珍惜。

『阿瑋,我跟你說,阿公剛剛走了。你不要太難過。』
老爸冷靜的一如往常。
每個禮拜回家,就是希望在這種時刻自己的遺憾能少一點,沒有任何矯情去後悔。
只是終究沒能見到最後一面。
也好,少了些情緒,多了點冷靜。

IMG_0014.JPG
不過至少是紅燈籠,喜喪。

老爸他們說,爺爺很節儉。
窮怕了,賺100塊要存60塊。
記得有一次,爺爺要我幫他買午餐,10元的白飯和10元的高麗菜。
當他看見我自作主張的幫他買了60塊的便當時,他把便當推回我手裡,要我留著吃,
吃飽後再幫他剛剛的午餐,10元的白飯和10元的高麗菜。
當下我以為等等吃飽後要反攻大陸,解救對面還在吃香蕉皮、水深火熱的同胞。
後來有好長一段時間,站在飲料店前,
我都要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,才敢點最便宜的綠茶來喝,。

不過就是這樣一塊一塊存,才存出了好幾甲地,
養活了五個兒子和兩個女兒,還有我們這些丁家的子子孫孫。

記得有一次在刀房老師問我們說,
『為什麼老外要用Family Tree,而不是Family Flower或是 Grass?』
當時我覺得可笑,現在卻覺得這個說法卻藝術的很中肯。
爺爺就像一顆樹的根,蔓成家屬答禮時浩浩蕩蕩的我們這一群葉。
IMG_0142.JPG

爺爺的錢,大多用來看病買藥。
每次看見同學和他們的爺爺奶奶出國去玩,我都會很羨慕。
因為我家長輩的興趣是生病住院,只能在醫院各樓層和各科門診間旅行,沒法出國。

聽老爸說,爺爺是在睡夢中往生的,走的還算平靜。
唯一美中不足,習俗把他電了回來,插上管路、穿好衣服後,才又讓他往生一次。
『以後不要電我。』我老爸後來這麼跟我說。
難怪我覺得每次跟學長說這句話的時候,都會特別熟悉。

IMG_0018.JPG
自己和爺爺,其實並不太熟。
只有在他三不五時和叔叔還有工廠師傅吵架、鬧脾氣跑來我們家的時候,
我才能和他多聊幾句。
『你有無在將別人殺割了無?若有,就愛好好將別人醫乎好,知無?』
不過總是這幾句,已經是今天的第五次了。
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,讓他一邊抖著腳 ,一邊『隨講隨忘記,更講講過去』
民國12年出生,經歷過日治時期的爺爺,
心中對醫師的看法,仍舊停留在『第一賣冰,第二作醫生』。
對擁有一個未來職業是醫師的孫子,與有榮焉。

『阿公,你教我的我都有記住,我會好好打拚,你就放心去吧。』
所以每次孝女把沾滿眼淚鼻涕的麥克風,都過來我這時,我都會這樣跟阿公說。

透過和其他堂兄弟回憶和爺爺的點滴,逐漸拼湊出爺爺的不同面貌。
『麥擱企釣啊,那個無效啦。』
堂弟喜歡磯釣,他會叫堂弟不要去釣魚,好好念書。
『汝愛甲歹人攏抓起來,不過也要卡小心哩勒。賣站太前面,教細漢的站就好,有聽到無?』
堂哥是刑警,過年看見堂哥,他會要堂哥注意自己的安全。

有時候,我覺得老爸複製著爺爺的形象,在學著當一個好爸爸。

爺爺中年喪妻,不菸不酒,不賭不嫖,一生老老實實的春耕秋收;
老爸老實的領著公務人員的薪水,不送紅包、不應酬違斡,
讓我有一個還稱得上『我的家庭~真~可~愛~,純潔美滿~又~安~康~』的家庭。

所以每一次爺爺出事,第一個出來扛的永遠是老爸。

爺爺很ㄍㄧㄥ,喜歡一邊裝著心臟節律器,一邊中午騎腳踏車去撿紙箱或種田,
然後用柏油路面把自己的臉烤得紅通通的,也讓我們成了家中有路倒長輩的不肖子孫;
老爸也很ㄍㄧㄥ。
從爺爺往生那天到出殯完,我沒有看過老爸掉過一滴眼淚。
IMG_0129.JPG
『我不唱聲嘶力竭的情歌,不代表我沒有心碎的時刻。』
<<陳奕迅 孤獨患者>>

還記得暑假出國見習時,我每天會寫信回家報告今天在這裡幹了甚麼蠢事,
他卻不會每天回我的信,每次回信內容總是十分簡短,
『家裡一切安好,勿掛念。』
等到後來我回台灣,才知道爺爺在我出國期間曾經幾次進出加護病房,
對照回信時間,剛好都是醫生把爺爺從加護病房移到一般病房的那幾天。

所以我知道,話筒裡的那一聲『你不要太難過』
不只是說給我聽,更是透過一次次的重複,來告訴自己不要太難過。

為期十多天帶孝的日子裡,幾次紅了眼眶,都是看著老爸跟棺木裡爺爺低語道別的背影。
這一陣子最不捨得的,還是老爸。

IMG_0148.JPG
難過的永遠是繼續活著的人。

出殯這天,陰雨綿綿,我們送爺爺上山頭。
IMG_0187.JPG
就像艋舺裡頭GETA老大往生一樣,招魂幡搭著師公的吟唱聲,
一群黑衣人扶著阿公的棺木走在山路上。
當電影場景發生在現實生活裡,沒有經過剪接和後製的情緒,
會讓某些時刻過於平靜的令人分不清虛幻或真實。

轉換情緒。

爺爺後事的後半段,變成了一趟台灣傳統信仰之旅。
像個進大觀園的劉姥姥,每一個習俗都是一種學習。
從大殮小斂、到入棺出殯下土,每一個環節都充滿著習俗和禁忌。
外國朋友如果想要了解什麼是台灣魂,帶他見習一次台灣傳統喪禮,印象絕對深刻。
很佩服父後七日的作者能在當下抽離,用溫暖又帶有諷刺的筆觸記錄這段日子,
因為我實在沒辦法。

『我以後要辦佛教的,樹葬或海葬就好。』
爸媽異口同聲的為這段日子做結論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dingpengu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