鐘與鼓是佛教寺院常用的法器,稱為「左鐘右鼓」。
暮鼓晨鐘,如同無言的法說,召喚迷失的人們回到清淨自在的心靈。
浙江普陀山普濟寺有一副對聯這麼寫著:
「暮鼓晨鐘,驚醒世間名利客;經聲佛號,喚回苦海夢迷人。」

好了,來個造句練習吧。
答:每天早晨我都會被兩個鬧鐘叫醒,肚子也常會在黃昏時鼓嘟鼓嘟地叫。
阿彌陀佛,善哉善哉。
『大會報告,施主請注意,請右轉直走到底,搭乘直達阿鼻地獄的電梯。
您的電梯已經來了,請別忘記您的行李以及三魂六魄,謝謝。』
嗯..我想還是不要亂開佛家語的玩笑比較好。

每天早晨起床都會聽見隔壁國小傳出的上課鐘聲;
也會利用黃昏時精神彌留之際,用鼓找回散亂的生活節奏。
只是再怎麼練習,都比不上用生命打的太鼓所帶來的深深震撼。

最近看了一部電影<<南京!南京!>>
電影在即將邁入尾聲時,所有駐紮在南京的日軍,舉行了慶祝攻陷南京的慶典。
我對他們的進場方式及氛圍印象很深刻-
全體士兵配合著太鼓的聲音,跳著智村健式的舞蹈地由城外走到祭祀的會場。
(但臉部表情嚴肅且莊重)
不知道為什麼,身為中華民族的後裔,理當應該對於屠殺先人的日軍感到憎恨,
但我卻暗暗讚嘆從他們眼中所散發出對於典禮的專注及崇敬。

我的感覺告訴我,這典禮不只是慶祝,也是贖罪。

目鼓,中國人民因為憤怒而鼓出的暗紅雙眼;
塵鐘,那滿佈灰塵、掉落在戰地的警戒大鐘。
南京,難京,災難之京。
1937年(民國26年)時,南京是座名符其實的災難之京。
當時為這六朝古都命名的人,應該壓根沒想過這座城市竟會遭逢如此災難吧。

不同與以往的電影,全片透過黑白影像、三個不同的視角去看這一段歷史。
(以下部份文字轉自<<南京南京>>官方網站)
從歷史上的「南京大屠殺」事件,我們總是聽到太多日軍的暴行。
(導演)陸川說:
「我不是在拍屠殺的電影,我的目標也不是去作一個關於屠殺的電影。
我在這事件70年之後拍這麼一部電影,是希望當下的人對戰爭中人性,
可能變成什麼樣、戰爭給我們帶來什麼,有一個更深切了解。」
『這是一段可以原諒,但是不能夠遺忘的歷史。』
導演的初衷:
「用黑白來表現是一次很大的冒險…我不想用鮮血淋漓的場面去刺激觀眾,
而是要用這段歷史告訴觀眾,生活在和平年代真的很寶貴。」

是啊,生活在和平年代,真的是一件很寶貴也很幸運的事情。
因為實在很難想像,如果有一天生活中
『要買哪一雙靴子才可以搭我這條長褲』的煩惱
被『要去哪裡才能躲過下一次的空襲和敵軍的搜捕』這一類的恐懼所取代了,
那麼人們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及態度繼續存活?

影畢,關起DVD視窗,默默為這段歷史哀悼。
看著窗外靜謐、這平安年代的夜空,突然間,久久無法自己。
於是,我打開了另一個視窗,叫出了同學在網路上抓到的日本女戰犯,
用屬於我自己的方式,為中華人民討回,屬於我們的一口氣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dingpengu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