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醫生,我什麼時候可以出院?我的病都好了,為什麼還要住院啊?我受不了了』
如果有所謂的<<精神病患必備口袋抱怨100招>>,那麼這句一定是第一名。
不只病人會問我,我也常常問自己。
因為精神科的疾病雖然不會致命,但是往往會跟著你一輩子。
你必須持續的用藥,才能夠控制住病情,這是壞消息;
而好消息是精神科的疾病大多是慢慢退化或惡化,但不至於致命。

某天晨會後走出會議室,我突然覺得門口那塊『12B急性病房』的看板,
對某些病人而言看起來比監獄還要可怕,
監獄裡的囚犯只要不再犯錯,都能夠知道自己的饅頭數到什麼時候就能停止;
就連死刑犯也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能好好的用完最後一餐,然後被拖出去爆頭。

『醫生,我為什麼要吃藥?我又沒有生病。』
我常會聽見病人這麼跟學長抱怨,然後在走回病房關上門後對著房門下咒語。
又或者是以下的對話:
『你今天有沒有好一點?』學長問病人。
『有啊!我今天已經沒看見有人跟在我後面了。』病人冷靜的回答。
『真的喔,那你背後那是誰?』學長指著乾淨的牆壁說。
『他們喔,他們是要來採訪我的啦。我要參選大台南市長了。』她回答。

急性病房裡的病人大多沒有病識感,簡單來說就是不覺得自己是個病人。
一個人如果不覺得自己生病,那麼痊癒的可能性就是趨近於零,
這是精神科急性病房裡病人最大的特色。
也是當我翻閱精神科病人的病歷時,大多會看到他們反覆進出醫院好多次的原因。

雖然我不是病人,但是我也還沒有喜歡上精神科病房的一切。
因為我還沒有辦法像其它同學一樣,將他們失序的行為解釋為可愛的表現。
或是當他們用今天幫自己新取的名字,跟我親切的作自我介紹後,問我為什麼要來找他。
『因為他們是病人啊!』我同學說。
『我知道,所以我還沒有拿椅子爆他們的頭。』我說。
唯一讓我比較能夠覺得自己有醫德的時刻,是當我後來發現,
我花了將近一個小時問出來的病史完全是病人自己的幻想時,
我只能告訴自己是到電影院看了部互動式3D電影,而且是國台語混雜的版本。

我也還無法接受精神病人的病情的不穩定性。
當我午餐剛興高采烈的與同學分享,早上病人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會住院的原因,
下午他卻馬上跟我說他沒病,而我們這些人都是馬政府派來要迫害他的。
不過其實我很想告訴他,『我們跟你一樣,都是被馬政府政策迫害的人。』
這真的很令人沮喪和挫折。
當你看見他即將可以出院的曙光時,卻又馬上被他自己的幻想給熄滅。
有一句俗話說,『心病還得心藥醫』。
縱使每年有許多精神科的新藥被研發,但是那些往往都不是心藥。

『病人能夠出院,不是因為他們的病好了,是因為他們已經回到相對穩定的狀態。』
學長在我寫完病歷、準備回家的時候這麼跟我說。

如果能讓我選擇得什麼病,那麼我一定不要選擇精神病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dingpengu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