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我是醫生中的特例,可以的話你們不要學我。』
林志勝醫師用這樣的一句話劃下訪談的句點。
試著去想像,喜歡水電工作、酷愛拍照、熟悉臺灣地質、
擁有一顆愛冒險的年輕心靈、看似遊手好閒但卻十分忙碌,你會想到什麼?
你一定不會聯想到一位在公立醫院做研究的神經科醫師。
在公立醫院做研究的醫師,不是該像白色巨塔中里見醫師一樣,
穿著一件過長的白袍、深夜還在醫院昏暗的燈光下看paper、
假日還在自己的書房裡研讀書籍嗎?生活怎麼能夠過得這麼瀟灑?
林志勝醫師,就是這麼一個瀟灑的醫師。
侃侃而談、充滿自信、快樂生活。
雖然表面上是一個很瀟灑逍遙的醫師,
其實林醫師也和大多數研究、教學、臨床兼具的醫師們一樣忙碌,只是他掩飾的比較好罷了。
他工作有幾個原則:不把工作帶回家、有效率的工作、對自我的行為充滿自信與計劃,
造就了他這看似悠閒卻還是能有不錯業績的醫師生活。
如何看出他將這些原則落實在生活中呢?
在林醫師當神經科主任的三年之中,神經科的上下大小事處理的井井有條,
各單位各司其職,成為了成大醫院績效最好的一個科別。
這時,我不禁好奇,要帶領一整個科,不只是要自己工作有效率,
和底下那麼多的住院醫師相處,要讓所有的人心服口服,也是十分必要卻也非常難以達成的。
那麼,林醫師是怎麼做到的呢?
他告訴我們,有兩個原則:一、身先士卒;二、成為底下的人所有的敵人,讓他們合作來抵抗你。
在幾年前SARS爆發、全國人心惶惶、各大醫院被視為戰場前線時,林志勝醫師剛好就任於神經科主任。
基於那時候的規定,各科必須調派人手前去急診室協助醫療工作。
那時,林醫師不像大多數的科採用抽籤的方式(不想要讓抽到籤的醫師有自認倒楣的感覺),
而是用排班的方式,讓住院醫師輪流去急診協助。
而林醫師,將自己排在第一班。如此一來,沒有任何住院醫師敢說話了,因為沒有人不心服口服。
但是有趣的是,林醫師告訴我們,當時他會把自己排在第一班的原因,
不是因為覺得自己該有『從容就義』的情操,而是只是想去看看『SARS期間的急診室』到底是什麼樣子。
坦誠的告訴我們三位這個理由時,大家都笑了,笑這位醫師的純真,也笑自己的想法太不切實際-從容就義。
這時候,林醫師趁機來個機會教育。
你們要告訴自己,在一輩子裡面,偶爾要走一走自己不喜歡的路,時時去刺激自己,人生才會精彩。』
人生,就要像坐雲霄飛車一樣,有高有低,不知何時會墜落,才是有趣的。
林醫師也用自己可以不當兵(氣胸),但還是上了甲板,
當了兩年海軍醫官,為自己的人生開了另一扇窗口的例子,告訴我們『生活多元』的重要。
『讓所有人聯合起來對抗你』很新奇的想法。
林醫師告訴我們,帶人要帶的是心。
要讓一群人最快凝聚在一起的方法,就是讓他們有共同的一個目標去攻擊。
所以林醫師在當主任的期間,利用自身『主任』的壓力,
讓底下的住院醫師每一個人都對他有點『討厭』,
進而達到『一心抗敵』的效果,成就了神經科的佳績。
『但是,這些當初討厭我的人,現在都喜歡我,喜歡我當初那樣對他們。
因為,對的事情就是對的,千萬不要怕別人批評你或討厭你。
等到他們了解的那一天,他們會反過來感謝你。』
『對的事情就是對的,千萬不要怕別人批評你或討厭你』
這句話,在現在的社會中,要實行出來,還真的是頗具難度呢。
『我是醫生中的特例,可以的話你們不要學我。』
要我們不要學他的林志勝醫師,用自己的故事為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。
慢慢的…我也想學他了呢!
- Jan 08 Tue 2008 01:29
與林志勝醫師的對談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