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了大學之後,就不再那麼重視成績這檔事了…
『豪小。』一定會有人這麼說。
一直都屬於人生勝利組的醫學生怎麼可能會不重視成績。
好啦,我承認還是會。
不過現在的生活中,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是需要我去在意。
事情的正當性。
名不正而言不順、言不順則事不成。
可以因為當初時間規劃出了問題,
就可以要求準備報告許久的學生坐在台下聽老師代為報告,只為了過一會兒能準時考試嗎?
可以為了讓學生有自我學習的能力,
而不去在乎學生面對一張老師尚未授課完成、因而無從寫起的考卷時心裡的挫折感嗎?
雖然我知道這個社會已經有太多的事情不能用公平正義去衡斷。
但是至少在這個號稱有人文氣息的南方學院,我不希望看見公平正義只是一張虛偽的通行證。
從醫學院k館、大四課程block system的實行,到了如今的problem-based learning(PBL,問題導向學習)
院方總是避重就輕,著實令人憤怒亦失望。
『PBL要帶給你們的,就是讓你們擁有自我學習的能力。』
『學習是一輩子的事,而自我學習的能力,就是讓你們一輩子都能學習。』
但是請大教授們不能忘記,自我學習必須建立在:
(1)沒有適當的老師(2)有一定的知識作為基礎 這兩個原則上
今天如果每一個老師都要求我們自我學習,我們何必還需要老師?
常常,心裡會有想蹺課的念頭,但是只要一想起父母的血汗錢被我這麼給浪費了,心裡就會惴惴不安。
不知道教給我們知識的大教授們,心裡是否也明白知道,他們對在教育中扮演的關鍵角色?
今天如果你去商店買了一罐變質的飲料,你跑回商家想退還商品,但是商家卻跟你說,
『你怎麼知道這商品有問題?你是這個商品的製造商嗎?不能換』
你會有什麼想法?
我不是個教育學家,我只是一個學生。
雖然我不知道整套教育設計背後的原理是什麼,但是從教育的最基層消費者-學生而言,
一套帶給學生極大負面觀感並且浪費學生時間的教育,還能夠稱得上是一門好的教育嗎?
不是的話,那麼學生有沒有權利去為自己發聲,而出品教育的學校應不應該出來面對?
我不知道貴成大生理所及貴成大醫學院,之後會如何『正面』地解讀,那些憤怒的問卷調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