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寫完了最後一題病理切片的診斷,丟下了筆,寒假正式開始。

『腫瘤的良性和惡性,從很多地方都可以區別。
惡性的看起來就是很醜,分化得很不明顯,細胞看起來都很像;
良性的看起來就很漂亮,分化也比較好,跟正常細胞看起來比較相似。
腫瘤的良性和惡性跟病人的預後(治療之後病情的發展)有著很大的關係….』
一學期下來,老師花了很多時間在教授我們如何去分辨腫瘤的良惡性。
背著許許多多的criteria、腫瘤的良惡性好像懂了那麼一些的同時,
身體卻不知道因為『熬夜苦讀』而多了多少腫瘤細胞。

但是上課其實挺好玩的。這是我這一學期的感想。
雖然我是從今年才開始覺得。

大學的第一堂課,我記得是微積分。
我猜老師每天早上一定都有吃滷蛋,而且會邊上課邊吃,因為他說話的時候滷蛋都還沒有吞下去。
可是含著一顆滷蛋還能夠一堂課飆一兩百頁的原文書,那就是大學教授之所以為教授的原因。
正當我還在思考這個定理的例題時,一眨眼的時間老師已經將下一個章節的第一個定理的例題上完了。

去它的,上課一點也不好玩。然而情況一直沒有好轉。

學生和老師在課堂上就是一場對決。
老師必須盡可能的在學生聽懂內容而提出問題前,將100多張的投影片在五十分鐘裡按完。
而學生必須在腦袋還沒有被飛快地投影片催眠之前,盡可能的將父母辛苦所繳的學分費化為有用的知識。

山不轉路轉,路不轉人轉。
雖然老師按滑鼠一陽指的功力愈來愈爐火純青,但是臺灣的學生也不省油的燈。
『一目百行』『自動搜尋重點』還有『自我學習』能力的進化,
令學生能夠在短短幾微秒的時間,就能夠抓到投影片上變色或是畫線的重點,然後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。

只是,這樣的上課方式還是不好玩,而且學生通常敗多勝少,教室裡總是屍橫遍野。

今年是在教室上課的最後一年,不過這應該不是讓我會想認真上課的理由。

比較不一樣的是,今年穿實驗衣的老師變多了(我後來才知道那叫作白袍,而且很髒,有很多細菌)
而且常常會把『以後你們臨床上遇到病人有這種情形…』這句話掛在嘴邊。
四年級的課程,多了許多偏臨床的課程。
而老師口中的『以後』不再是很多年的那種以後,而是幾個月甚至是幾個禮拜的那種以後。
一想到要用現在腦筋的東西去跟病人說出『你好,我是大五的醫學生..』
我就緊張地腎上腺素狂噴。

但也就因為這樣,我好像比較有上課的動力了。

世界上有很多事情,發展往往超乎你的想像。
從一開始的『自虐性按時上課』(每天七點起床準備上課確實是自虐)到後來的『自發性準時上課』,
雖然沒有像廣告台詞說的變成『我考試都考一百分(姆指加微笑)』
但是對於自我不足的體認及學習的欲望上,好像都有某些程度的提升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dingpengu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