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
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 繽紛的雲彩是晚霞的衣裳
荷把鋤頭在肩上 牧童的歌聲在蕩漾 喔喔喔喔他們唱
還有一隻短笛 隱約在吹響
笑意寫在臉上 哼一曲鄉居小唱 任思緒在晚風中飛揚
多少落寞惆悵 都隨晚風飄散 遺忘在鄉間的小路上

<<鄉間小路>>
這首歌是在家訪的路上,孩子們教我唱的。
四十分鐘甚至是一個小時的步行路程,是孩子們往返學校一趟的平均時間。
可是和孩子們一同走路回家,卻覺得時間過得飛快,可能是因為一路上總和他們打打鬧鬧的緣故吧。
雖然他們的物質沒有像我們那麼寬裕,但是他們的快樂不一定會比我們少。
就像歌詞裡面所寫的,一路上隨處可見的老牛,都是孩子的同伴;
隨手拈來的花花草草,都是孩子們的玩物。

『吃吧,老師,很甜喔!』他們摘了野草莓,遞給了我。
『幹,好酸!』當然,這是心裡的os,我沒有說出來。

我在想,為什麼他們會覺得這果子甜呢?
可能是他們沒有吃過更甜的東西,所以覺得甜;
也有可能是他們太常吃苦了,所以覺得甜;
又或者是,他們的甜,是他們對於大地之母的感覺吧…
嚐著嚐著,我希望我也能趕快體會到他們所說的那種甜。

家訪,孩子們都很喜歡家訪。

『老師,什麼時候來我們家家訪?』
『老師,去某某某家之後,可以順便來我家,我們家離他們家很近』
『老師,我們家今天已經準備好了,來我們家吧』
今天我們去了A小朋友家,那麼班上住在那個村裡的其它小朋友會一窩蜂的跑到A家來,
跟著我們一起家訪,然後再陪我們走回學校。

我很喜歡藏族人『鄰居』的感覺和『好客』的熱情,
那種感覺會讓我想起小時候,鄰居家就是你家的親近;那種熱情,會讓你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動。
毋需敲門,只消打開門簾,踏入大門的那一刻起,你就是客人了。

『吃,吃麼(註一),多吃點』這是我家訪時最常聽見的一句話。
『謝謝,我已經吃不下了,你們也一起吃嘛!』這是我家訪時最常說的一句話。
註1:麼麼是藏族人的主食,類似我們的饅頭,是用小麥所做成的。

一旦踏進藏族人的家裡,你休想空著肚子出來。

龍灘中學的學生,家裡的狀況大致上是相同的。
孩子們平時總是跟爺爺奶奶住一起,爸爸媽媽都到外地打工去了,只有逢年過節及秋天收田的時候才會回來。
家裡的經濟來源,主要是來自於田裡的收入及雙親在外打工所掙得的錢。
一年下來的收支往往只能達成平衡,或是存點小錢。
若是家裡有人生病了,別談存錢了,甚至還可能要借錢才夠用。

『你們平時吃雞肉嗎?』夾起好吃的馬鈴薯燉雞肉,我問老奶奶。
『不,我們不吃。特別為你們做的,好吃的話多吃些,吃!』
吃著每一個家訪家庭為我們所準備的食物的同時,我們也在想,我們如此的造訪會不會反而造成他們的負擔?

『老師,你們肯來我們這邊家訪,我們就很開心了!』離別時,看著老奶奶握著我的雙手,她對我說。

家訪的用意是要讓我們透過訪談的方式,了解學生的家裡是否有需要協助的地方,進而回報學校給予協助。
但是在經過一連串的訪談之後,我發現真正被給予協助的,是我們自己。
我們的心靈,一直在接受她們給我們的協助,也一直在反思。

我發現,我開始向爺爺奶奶問起從小老師會向爸媽問的問題。
『某某某平時在家乖不乖啊?』『某某某平時有沒有幫您的忙啊?』

不經意的問出這兩個問題,我才能體會,小時候老師向爸媽或是外公外婆問起這個問題背後的想法。
有一次到一個學生家裡去家訪,是由學生的表姐領我們進客廳。
進到了客廳,原本躺在炕上、包著頭巾的老奶奶馬上坐了起來,吩咐表姐為我們張羅吃的喝的。
坐在炕上等著豆子熟的空閒,我一直在猜,
是什麼樣的原因,會讓好客的藏族奶奶不得不躺在床上,直到我們進去後才坐起來招呼我們?

原來,老奶奶因為感冒,已經頭痛兩三天了。
我扶著奶奶,請奶奶趕快躺下。
而奶奶一邊躺下,一邊還不忘叮嚀表姐該做什麼,千萬不要怠慢了客人啊。
我看著在一旁玩耍的小男孩,我向奶奶問了上面提到過的那兩個問題,然後我想起了我的外婆。

她讓我想起,那一手將我拉拔長大,現在卻因為中風成天只能坐在椅子上看電視的外婆。
外婆用她自己的青春年華照顧我、教育我;
當我能夠盡情揮灑青春年華的時候,外婆卻孤單地倒數著自己的生命。

『奶奶,你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喔』『姐姐,奶奶就拜託你照顧了!』
奶奶硬是要陪著我們、送我們出大門,怎麼擋也擋不了。
盡管我聽不懂奶奶說的西寧話,我卻還是可以感受到奶奶那一份溫暖,就像自己的外婆一樣。

『笑意寫在臉上 哼一曲鄉居小唱 任思緒在晚風中飛揚 多少落寞惆悵 都隨晚風飄散 遺忘在鄉間的小路上』
心疼和難過,就讓它遺忘在鄉間的小路上吧。
孩子們的笑容、長輩們的溫暖,才是我該牢牢記住、然後帶回去給我在乎的人,最好的禮物吧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dingpengu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